胸腔醫學之父: 雷奈克醫師
2016年的2月16日,我在 google 的首頁看到了肺跟聽診器,身為胸腔科醫師,反射性地點進去看了典故,原來是發明聽診器的法國人,又稱「胸腔醫學之父」(祖師爺的概念)的
雷奈克 René Laënnec (1781 - 1826)看完了 Wiki 的資料後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:
追隨你的心
雷奈克自小跟他叔叔學醫,但他老爸是個律師,他覺得小雷學醫實在太沒出息,所以就叫他別幹了。結果雷奈克是一度放棄了醫學,但是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旅行、跳舞、學希臘文跟寫詩( Gap year 無誤),後來發現還是忘不了他鍾愛的醫學,於是又回到了醫院。
Find the Unmet Need
在沒有聽診器的時代,醫師看病如果需要聽診是隔著一條絲質手帕,用耳朵直接靠在病人胸膛上聽心音或呼吸音,姑且不論男醫師女病人的尷尬,對肥胖的病人來說聽診相當困難。有天雷奈克看到學校的小孩子拿著一條空心長管子聽聲音,發現有放大音量的效果。雷奈克有天把紙捲成圓筒狀聽心音,發現原本微弱的心音變得清楚多了,他剛好也會很吹橫笛,於是靈機一動用跟25公分長、2.5公分粗的空心木管發明了第一支聽診器。
利用優勢 全面進化
發明出神兵武器的雷奈克開始全面進化,他發現除了心臟之外,這東西拿來聽呼吸音超有用 der ,因此他還定義了現在臨床醫師每天都在用的胸腔身體檢查名詞,例如 rales 、 rhonchi 、 crepitance ,還有 egophony 。於是他把這支神兵取名為「 Stetho-scope 」,乃是由希臘文衍生的 stethos (胸腔, chest ) 跟 skopos (檢視, examination )
不畏流言 堅定向前
這新玩意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,連當時的美國心臟協會(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)的創辦人 L. A. Connor
(1866–1950) 都覺得手帕那招才是王道。另一個醫學院的教授還嘲諷他說:「他耳朵是長來幹嘛用的,是爺們就別用聽診器!」
"He that hath ears to hear, let him
use his ears and not a stethoscope."
讓我想到兩個畫面,一個是電影艋舺裡篤信刀械的 Geta 老大說過那句「槍是下等人用的武器」,最後卻是命喪槍下。另一個畫面,則是戰國時代的日本,自認天下無敵的武田家騎兵,在長篠之戰慘敗給敢用新式鐵砲的織田軍,最後難逃滅亡的命運。
雷奈克最後死於肺結核,當時無藥可醫的絕症,診斷的工具正是聽診器。他快死的時候把聽診器傳給他的外甥,說「這是我這一生留給世人最偉大的發明」。
結語
百年過去了,已經沒有人記得嘲諷雷奈克的教授叫什麼名字,而雷奈克對醫學的熱愛與堅持,早已讓他成為傳奇。醫學充滿著不確定性,但這也正是它最有趣的地方,永遠都有新的挑戰,沒有絕對的準則,「求知若飢,虛心若愚。」恐怕才是唯一的真理。